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新款电动汽车一波接一波,中国车企在东南亚蚕食日企份额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22
蝉联!创新引领,迈向全球|神州信息再度获评《财富》龙国科技50强 大和:升药明生物目标价至35.5港元 RDM各环节强劲增长 特朗普又施压美联储!黄金3340附近窄幅震荡,技术面盯紧这一支撑后续反转 蝉联!创新引领,迈向全球|神州信息再度获评《财富》龙国科技50强是真的吗? 收评|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 工业硅、烧碱涨超3%后续来了 永赢还能赢多久? 增持!大涨超7%官方处理结果 性价比之王成了新势力一哥秒懂 华润电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8.72亿港元 同比下降15.9%官方通报 A股,突变!外资,传来大消息!是真的吗? 高盛:大量“存量资金”尚未入市,龙国股市仍有上涨空间,看好中小盘股表现后续来了 博雅互动拟配售最多6351万股,净筹资约4.36亿港元实垂了 永赢还能赢多久?学习了 投研失灵?摩根基金旗下摩根整合驱动A十年净值腰斩:短暂反弹难掩长期溃败,十年五任基金经理业绩分化 印度无视美国施压坚持进口俄罗斯石油 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官方通报来了 机器人技术初创公司FieldA获3.14亿美元新融资 手机承压、空调激战、汽车交付爬坡!小米Q2财报上演攻坚战,创新业务盈利尚需时间专家已经证实 啧啧,小米手机又拿第一!!!这么做真的好么? 泰恩康: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708.48万元 同比下降56.75% 大股东“输血”16.81亿后,万科时隔两年又在山西拿地这么做真的好么? 印度无视美国施压坚持进口俄罗斯石油 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反转来了 美国联合航空风投部门投资航空航天初创公司Astro Mechanica 净利下滑三成,“不好卖”的桃李面包还要扩产能后续反转 喜临门2025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4.04% 战略转型成效初显后续会怎么发展 李振国入选!龙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公布: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两网”多人在列后续来了 李振国入选!龙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公布: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两网”多人在列最新报道 全球央行年会在即 市场紧盯降息信号后续反转来了 万物新生公布财报后股价下跌6.4%秒懂 深夜!全线暴跌,发生了什么?是真的? 一汽 “下注” 零跑,新能源玩法要换?官方通报来了 加拿大航空公司将恢复航班运营 客舱乘务员已重返工作岗位记者时时跟进 中通快递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达21亿元 2025年龙国一汽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部署会召开官方通报来了 沃尔玛因放射性污染在美13州召回虾类产品后续反转来了 泡泡玛特王宁:更关心LABUBU成为世界级IP背后的意义,真正的商业价值才刚开始 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vivo未来赛道新起点后续反转 vivo Vision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vivo未来赛道新起点学习了 百奥泰上半年净利亏损1.25亿元,同比减亏学习了 康哲药业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实现营业收入约40.0亿元 空调市场“老二”之争:小米让格力电器“抖了抖”,董明珠岂能坐视不管?是真的? 港股行情火爆,成就券商业绩,富途净利翻倍,加密资产扩围提速专家已经证实 泡泡玛特王宁:更关心LABUBU成为世界级IP背后的意义,真正的商业价值才刚开始官方通报来了

11 月 27 日消息,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眼下的处境步履维艰。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冲击全球汽车行业,日本的汽车制造商 —— 这些曾被视为国民品牌的企业,正逐步沦为最大受害者之一。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艰难求生,因为中国本土车企正以一波接一波的电动汽车强势占据展厅。同时,中国品牌也在进军东南亚市场,迅速侵蚀丰田、本田和三菱等传统日本品牌的优势地盘。

根据彭博社对汽车销售与登记数据的独家分析,2019 年至 2024 年间,日本车企在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份额下滑幅度位居各国车企之首。

在中国市场,彭博追踪的六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连丰田的销量和产量也停滞不前。在东南亚,尽管日本品牌曾享有高度忠诚度,例如 2019 年印尼市场几乎每辆车都来自日本车企,但如今中国品牌正在逐步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泰国和新加坡,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已从 2019 年的 50% 以上跌至 35%。

尽管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丰田在皮卡等细分市场仍有优势,但总体形势对这些曾以效率和可靠性闻名的日本车企而言颇为不利。

亚洲市场的衰退与全球挑战

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不仅令人担忧,也预示着日本车企在欧洲和美国市场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虽然高额关税目前阻碍了中国车企在欧美市场销售乘用车,但在全球范围内,日本车企在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上明显落后。这种滞后可能让它们在这个以尖端电池技术和智能软件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中付出惨重代价。

东南亚市场也在悄然变化。曾经由日产和马自达主导的街道和高速公路,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新的车标和设计风格。

丰田在东南亚的优势主要来自其区域生产能力。它在东南亚工厂生产的大排量汽油车广受当地消费者欢迎。2023 年,丰田生产了约 1100 万辆汽车,其中泰国和印尼合计占了近 10%。

然而,在印尼前首都雅加达,虽然丰田依然是道路上的主导品牌,但日产几乎成为“濒危物种”。本月早些时候,日产报告利润大幅下滑,原因包括产品线老化、促销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北美市场缺乏混动车型,这迫使公司采取裁员和减产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印尼市场异军突起。今年 7 月,比亚迪刚刚向印尼客户交付首批汽车,仅两个月后便跻身当地销量第六的品牌。雅加达旗舰展厅的工作人员透露,起售价为 4 万美元的中型电动掀背车“海豹”最受欢迎。

日本车企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危机,日本车企正加强合作并投资长期项目,例如开发车载软件、固态电池等技术,试图重获市场主导地位。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展示了一款“碳中性内燃机”原型,旨在进一步提升其混动车技术。同时,丰田也在开发自有软件平台,以抗衡中国电动车的豪华配置。

本田、日产和三菱则在深化今年新成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开发软件和电动车基础设施。这一战略暂时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过去两年中,北美电动车增长放缓,而混动车的受欢迎程度有所回升,这恰恰是日产和丰田的强项。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电动车之都,这一策略的效果却并不显著,日本车企付出了沉重代价。

日本制造业优势的逐渐丧失

日本在大规模汽车生产方面的声誉也在下滑。20 年前,日本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 11%。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然而,出口至欧洲和美国的中国电动车需缴纳高额关税,这促使比亚迪等公司考虑在当地设厂以规避关税,也推动它们加速扩展至其他市场,实现全球化雄心。

彭博情报指出,中国在低成本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车企在海外建立强大供应链的能力,使它们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占据了竞争优势。

尽管中国品牌在关税实施之前就已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发起攻势,彭博情报高级汽车分析师吉田辰夫认为,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他表示:“他们很可能会加大推进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