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04
建行等多家机构线上化入市信用衍生品双边清算业务后续会怎么发展 巴方提起诉讼,要求撤销长和特许权 海尔消金罚单频现、投诉缠身,高管变动如何破解合规之困? TechWeb微晚报:龙国大模型应用个人用户注册超31亿 小米汽车7月份交付超过3万辆记者时时跟进 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宏涛离任后续会怎么发展 银行调整半月有余!这只“巨无霸”独自新高,板块股息率回升,相关ETF获“越跌越买”官方通报 后续反转来了 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宏涛离任 中期协:部分期货公司通过“零手续费”等违法违规和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官方已经证实 中期协:禁止变相提高或者降低与客户约定的手续费收取标准最新进展 Grab二季度增长稳健,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官方通报来了 Grab二季度增长稳健,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专家已经证实 上海友升铝业获证监会批准沪市主板IPO 润阳科技股东费晓锋询价转让价定为40元/股 4家机构拟受让223万股 中航证券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宏涛离任官方通报 上市券商财务总监PK:华安证券龚胜昔硕士学历,年薪54.90万元,比本科平均薪酬还低40万官方处理结果 香山股份累计回购108万股 金额3307万元最新进展 “投资于人”时代来了:龙国首次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武商集团:WS武商江豚会员店可支持同行家人一起进入采购是真的? 长虹华意回购144万股 金额1020万元官方通报来了 逆转信号?农行刷新新高!首批银行中报预喜,百亿银行ETF(512800)走强实测是真的 中孚信息:公司全面加强产研、供应链以及交付支撑保障力量 7月新势力“成绩单”出炉!零跑首次交付超5万辆摘销冠, 小鹏、小米再创历史新高 东港股份:目前是出生证的唯一制作单位是真的吗? 博实股份:截至7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8980户实测是真的 龙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龙国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最新进展 主力资金 | 光伏概念股获主力资金大手笔净买入专家已经证实 金盾股份:军工领域产品及订单信息属于机密级最新报道 武商集团:WS武商江豚会员店可支持同行家人一起进入采购官方已经证实 佳隆股份: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工作这么做真的好么? 博实股份:截至7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8980户后续会怎么发展 特朗普呼吁美联储理事会从老大鲍威尔手中夺取央行全部控制权 宗氏三兄妹香港首战告捷,350亿娃哈哈遗产争夺战鏖战杭州!最新进展 化工ETF(516020)再度回调!“反内卷”行情能否延续?机构扎堆看好 博实股份:接受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调研 两月连添两总助!渠道老将沈健升职!财通基金-双翼-重整 千亿缩水困局待破 雷柏科技: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1530万元实垂了 澳大利亚威胁要从中企手中收回达尔文港,澳北领地前官员驳斥 A50,突发! 聚焦照明等主业,星光股份拟对子公司增资5000万元专家已经证实 越南VinFast在印度首家工厂开业之际 正洽谈提高本地采购比例 中银国际:维持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122港元 中旗新材:股东海南羽明华及熊宏文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是真的? 星展:首予泡泡玛特“买入”评级 目标价312港元 中旗新材:股东海南羽明华及熊宏文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官方通报来了 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VinFast在印度开设首家工厂实垂了 越南VinFast在印度首家工厂开业之际 正洽谈提高本地采购比例实时报道 创新药概念股局部反弹 翰宇药业午后直线拉升涨超10%学习了 越南VinFast在印度首家工厂开业之际 正洽谈提高本地采购比例 601929一字涨停,超216万手封单!吨级eVTOL首次实现海上物资运输,多只概念股年内股价表现亮眼 越南VinFast在印度首家工厂开业之际 正洽谈提高本地采购比例实时报道 百望股份发盈喜 预计中期净利润约300万至5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最新进展 龙国三江化工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纯利逾3亿元同比增加约95%科技水平又一个里程碑

这是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记者试图找到国内几家成熟的VR产业里的公司,不管是从事硬件生产,还是VR内容制作,但遗憾的是,行业内形成稳定而成熟经营模式的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投资方的热情却很高,生怕失去这个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机会,因此许多项目虽然并不一定成熟,但估值也跟着水涨船高。2016年被认为是VR元年,但真正的市场爆发点会在哪里?现在似乎还看不出来。本报记者 吴燕雨 北京报道导读李熠的初步成功得益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噱头,虽然产品并不完美。但国内大多数VR内容制造公司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大多还处在烧钱的阶段。在北京南五环外的一间办公室里,堆满了芯片和电路板,角落里随处可见Oculus头盔和HTC Vive。

中国VR产业扫描:硬件和内容的蛮荒时代

VR行业调查

这里是郭林的办公室,他曾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教授,2009年就开始研究VR,几年前他下海创业,创办了一家叫“光影无限”的公司。4月8日上午,在等待了十几分钟之后,这位30多岁的中年男人上来了,他穿了一件格子衬衫和牛仔裤,卷曲的头发似乎有几天没洗。更多的时候,他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的目标很明确——开发一款VR游戏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也不得不接一些针对特定客户的小商业项目,以维持公司的运作。无论是在股权投资市场,还是二级市场,VR都是一个火热的概念。但在现实却有些“残酷”。记者在半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多家硬件研发和生产商、内容制作方,但却很难找到提供成熟VR产品、有成熟盈利模式的国内公司。硬件的技术仍有许多不过关,内容十分匮乏,而且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却仍不清晰,不过投资方的热情却很高。“大家都在摸索。”一位业内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硬件制造商技术上普遍比较落后,主要是承接国外巨头提供的单子,技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上以VR名义出现的产品却是鱼龙混杂,有些甚至完全不是VR。郭林对VR游戏的前景很看好,在他的实验室里,他向记者介绍一款新的硬件产品,他正在开发适配的游戏,“这个带来的体验是颠覆性的。”他兴奋地说。像他一样,虽然现实很尴尬,但理想很丰满,许多人都在为他们的梦想而努力。根据Digi Capital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AR与VR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然而,现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似乎还存在重重困难。幸运儿“这个月开始,我们就可以盈利了。”在东直门的办公室里,无忧我房的创始人李熠告诉记者。他刚从美国参加GTC峰会回来。交谈中,30岁的他难以掩饰行业利好和公司盈利带给他的兴奋感。无忧我房是一家利用VR看房的公司,帮助开发商卖更多的房子。今年3月就拿到了50个订单,这是过去半年的总和。记者试图寻觅已经实现或接近盈利的VR内容制作公司,无忧我房被认为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公司很少。虽然他们的公司去年才成立。但李熠说,他们很快会成为中国VR内容领域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他的商业模式并不主流,完全与娱乐、网游没有关系,而是在房地产领域。2014年年底,李熠在硅谷附近拜访了一家VR看房的公司,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VR看房。基于过去在房地产行业的从业经历,他觉得这是一门好生意,“第一,做出产品的时间很快;第二,相比于传统样板间的搭建,成本低;第三,可以实现异地看房;第四,可以个性化切换定制。”回国后,他开始通过众筹方式筹集资金。2015年1月,首期项目筹到2450万,4月份就突破了亿元。于是,无忧我房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短时期募集到这么多资金,并不完全是VR的因素,还包括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去年5月,李熠开发了第一款VR看房内容产品“VR样板间”,适配于oculus。但这款产品有缺陷,交互性并不好。不过,即使如此,7月份他就收到了订单,市场关心的是VR这个噱头。去年10月,基于HTC VIVE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发布后,李熠又拿到了绿地的单子。截至记者采访时,公司已经有了100多个订单。在他们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李熠列出的合作伙伴有包括了万科、绿地在内的多家地产企业。李熠的初步成功得益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这个领域需要更好的噱头,虽然产品并不完美。但国内大多数VR内容制造公司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大多还处在烧钱的阶段。以VR电影为例,保守估计,一部VR电影制作成本是普通电影的4-6倍,而且其播放渠道还依赖于VR的硬件设备。市场上号称的VR看房的公司已出现了多家。“VR买房,这是我的下一个计划。”李熠说。他计划在一年内实现这个愿望。VR内容正处于爆发的前夜,但不是每个人都找到了“爆点”。盲人摸象兰亭数字是国内一家较早介入VR内容制作的公司,今年3月初,获得三家上市公司3150万人民币的Pre-A投资,估值2.1亿。此前,兰亭已经获得了华闻传媒2000万的投资。庄继顺对记者说,过去一年,他最真实的感受是迷茫。由于内容市场还在早期,爆发的方向并不清晰,庄继顺觉得无处发力。为了找到爆发的方向,兰亭数字去年拍了近80部VR视频,涉及包括旅游、直播、赛事、电影等。当时,旅游是业内比较看好的方向之一,庄继顺决定首先尝试,但也是首先被他放弃的方向。 “它的商业逻辑是不通的,这个领域走B端是可以的,但市场不大。而且C端黏性极差,用户付费观看一次或许可以,再往后就做不下去。”他说,“内容真正的爆发一定在C端。”于是,经过视频数据倒推,他们锁定了下一个方向:泛娱乐。比如,通过VR直播观看明星演唱会,通过粉丝经济赚钱。但这条路目前也还难言找到了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与庄继顺一样,试图找到VR内容风口的还有很多。VR游戏被认为是最热门的方向之一。郭林曾是北大软件和微电子学院的教授,2009年就开始研究VR技术。201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光影无限,但遇到了资金困境。初创阶段,为了保证现金流,公司只得接一些商业合作,包括汽车、房地产在内的“to B”项目,以维持公司的运营。但郭林真正的目的是开发一款VR游戏。“VR最核心技术是游戏的实时渲染,这个技术在北大我就在研发了,做虚拟校园、三维建模,在屏幕上看到三维的东西,二者之间的技术存在相通之处。”拿到HTC Vive样机后,他利用Vive的优势开发了一款游戏的demo(测试版)。在HTC Vive适配的游戏中,这款游戏是唯一可以联机操作的,这也是HTC看重他的原因。尽管如此,郭林能拿出的也只有测试版,能不能真的开发一套完整成熟的游戏还是个考验。寻找代工厂与VR内容制作领域的尴尬境地有些类似,硬件设备的技术成熟度也还在摸索之中。已经估值8亿的乐相科技是国内硬件领域的典型之一。通过和三星OLED屏幕合作,这家公司取得了在这个初创行业里的江湖地位。在VR的硬件设备中,OLED屏幕至关重要。三星在此领域一家独大,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2014年,国内VR硬件市场刚起步不久,涌现出了以乐相科技、蚁视、3Glasses为代表的一批硬件企业。经过将近持续一年的努力,去年3月,乐相成为唯一一家和三星合作的公司。双方合作之后,他们制定了一个任务:2015年7月实现大朋第二代头盔E2量产。如何实现量产,是乐相的难题,也是几乎所有VR硬件公司的困难。由于VR头盔是一个新的产品形态,国内工厂几乎没有生产经验,甚至从未接触过这类产品形态,生产难度大,加上订单量小,几乎没有工厂愿意接单。和工厂磨合过程很艰难,乐相产品部负责人Scott每天都去工厂刷脸,泡在老板办公室喝茶。茶喝的多了,混了脸熟,工厂开始觉得过意不去,就安排了工程与他们对接。生产中繁琐的细节问题逐渐暴露。“很多环节都是非标的,工人不知道怎么做,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每天泡在产线,和工厂一起无数次打样,并把关键物料同时放在3-4个工厂同时打样。“经常半夜两点还在工厂倒腾,结束了不知道去哪里睡。”凌晨一点,Scott给记者发了这样的微信,当时的他正在深圳某工厂旁边的酒店里,明天一早还要去塑胶厂。如今,按照乐相公开的数据,这款OLED屏幕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3%,其中PC端占有率超过68%。为了更高的出货量,Scott要继续深入工厂,解决这个连Oculus都会遇到的产能问题。

相关文章